每一颗青春的种子,都积蓄着生长的力量。每一个青春的梦想,都在吹响奋进的号角。青年兴则国家兴,青年强则国家强。
今天的中国不再是1919年的中国。但我们不会忘记,正是“五四”的觉醒与呐喊,为中国人唤起了沉沦已久的民族精神,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现代意识。一百年前,那群青年在浙江嘉兴南湖飘摇的小船上点起的星星之火,如今早已在神州大地上燎原。一百年后,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之际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中。在今天这个新的时代里,五四精神不应当是停留在观念或表达层面的口号,而应成为身为青年的我们前进的精神力量。
时至今日,我们已来到了2021年,这一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,是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的开局之年,意味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。
在这特殊的日子里,习近平总书记说:“百年征程波澜壮阔,百年初心历久弥坚。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,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、民族的希望,越过急流险滩,穿过惊涛骇浪,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。胸怀千秋伟业,恰是百年风华。我们秉持以人民为中心,永葆初心、牢记使命,乘风破浪、扬帆远航,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。”
100年劈波起航,100年峥嵘岁月。如今,我们作为生活在这片红船起航的沃土上的人民,我们迎来了富裕小康的生活,处处生机盎然。“踏遍青山人未老,风景这边独好!”初心不改,中华可期!在21世纪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,无一不改变,但是党还是一如既往,没有贫富贵贱之分,更没有年轻貌美或者风烛残年的区别。能让党始终如一的,终究还是华夏人民的那一颗炽热的心。因为我们沸腾的心燃烧之时,映照出来的只有党的影子,所以党至今还是那么灿烂辉煌。
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,长征是我党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,亦是我党一次九死一生的洗礼。长征途中,红军血战湘江,四度赤水,巧渡金沙江,强渡大渡河,飞夺泸定桥,击退无数穷凶恶极的追兵阻敌,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峰,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,长驱两万五千里创造了以弱胜强,以少胜多的奇迹。长征已成为历史,但长征精神跨越时空,永垂不朽。当新冠疫情席卷武汉,9000多万党员冲锋在前,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取得武汉保卫战、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。疫情期间,基层党组织成立党员突击队,坚守疫情防线。每一个24小时值守卡点、驻守在隔离点的党员志愿者身上都迸发着不畏艰难,砥砺奋进的长征精神。而在前线作战的不仅仅只有党员,那曾被称为最失败的“90”“00”的青年一代,无不自告奋勇的前往抗疫前线——坚守在病床前的青年医生五天五夜不休不眠直至休克,一个个无名的普通青年借助各种交通工具穿梭在大街小巷,处于疫情阴霾下的人们送去温暖与光明。同样的,还有今年袭来的猛兽——洪水,短短数小时内,无数城市沦陷在茫茫雨水之中,到处都是哭喊声,到处都是呼喊声。倘若你能处在上帝视角,你会发现有无数稚气尚存的身影,从全国各地奔赴沦陷在雨水中的城市,这就是青年的力量,青年是希望的代名词,青年是一个国家的希望,是一个民族的未来;这就是长征精神,不怕困哪,不怕牺牲,人人都心怀无畏,任尔狂风骤雨,又怎能吹翻我茫茫大海中的一叶扁舟,只要心存死而无畏的长征精神,没有什么能够阻拦我们前进的脚步,这便是青年的力量。
鲜衣怒马少年时,不负韶华行且知。青年,就应该有青年的样子!
何为青年?他们会有因涉世未深而略显青春的稚嫩,但他们敢于挑起国家和时代所赋予的责任使命,而笃定到义无反顾的奉献与牺牲。
青年何为?他们既会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奋力拼搏,更会在面临选择的人生路口,把自己的未来置身于与祖国同心同向的前进步伐。
青年的成长需要一点一滴的呵护,但也需要风雨的磨砺,唯有穿过荆棘,感受浑身伤痕,才能感受到那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不屈,方能感悟到我们的先辈那份“任尔东南西北风,我自岿然不动”的坚定。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人,但是一个国家,一个有希望的国家,需要的是无数有理想的有志青年。青年有理想,国家有力量,我们之所以能身处这和平的国家,是有无数和我们一样的青年,奉献了他们的青春,甚至性命,一代又一代的付出与风险。
身为新时代的青年,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主动扛过这杆大旗,这杆大旗不仅仅是代表着国家,正式洒满了先辈的热血,承载着先辈们不屈的精神。我们所需要做的,便是让这杆大旗飘扬在更高的山峰,就让我们在先辈们精神的呵护下,继承先辈们的精神,走出我们新时代青年的自信,走出属于我们的未来。
不要问我是谁,当祖国和人民需要时,我会挺身而出;不要问我为了谁,当祖国和人民呼唤我时,我会毫不犹豫献出自己的一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