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本网讯(通讯员 耿方)为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,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情绪调节方法,4月25日,学院组织全体研究生以班级或宿舍为单位,集中观看 “心理防御机制 —— 日常情绪和行为的心理学原理” 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。
本次直播课程由心理学专家主讲,系统梳理了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体系与现实表现。课程从原始防御机制(如否认、回避)、成熟防御机制(如幽默、升华)到高级防御机制(如利他、自我实现)的逐层解析入手,结合校园生活中的典型场景 —— 学业压力下的拖延行为、人际冲突中的情绪宣泄、目标受挫后的自我激励等,生动阐释不同防御机制在情绪调节中的作用路径。主讲人通过对比分析 “合理化借口” 与 “积极重构”“情感隔离” 与 “理性沟通” 等行为模式的差异,引导学生识别防御机制的 “适应性” 与 “局限性”,理解 “运用成熟防御机制转化压力为成长动力” 的心理调节逻辑。
课程特别选取学生群体中常见的 “论文焦虑时的过度补偿”“社交困惑中的情感压抑” 等案例,深入浅出地剖析防御机制对行为选择的潜在影响,强调 “主动觉察防御机制、合理优化应对策略” 的重要性。主讲人建议,面对学业竞争与生活挑战时,可通过 “将压力升华为科研动力”“以幽默化解人际矛盾” 等高级防御机制,实现情绪转化与心理成长。互动环节中,学生们围绕 “如何区分‘积极应对’与‘心理逃避’” 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,进一步深化了对 “健康防御机制” 的认知。
此次公开课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,通过专业化、场景化的知识输入,为学生搭建了认识自我、管理情绪的科学平台。后续,学院将持续开展 “心理沙龙”“团体辅导” 等系列活动,聚焦学生发展中的共性心理需求,构建 “预防 — 识别 — 干预” 一体化心理支持网络,助力学生以稳定的情绪状态和积极的心理品质迎接学业与生活挑战,为校园心理健康生态建设注入持久动力。